建筑调研报告

时间:2025-09-07 22:16:10
建筑调研报告

建筑调研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筑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调研报告1

⑴进身方向:在柱头、柱中部位(腰台)设有梁、插、承重等枋料外,还加放三穿、五川,柱脚处还设有一匹连通各柱的锁脚(又称地伏),房屋进身方向的抗震性能得到了加强。

⑵顺身方向:在柱头设有箍头枋(用于屋架顺身方向连接箍锁柱头的枋料),一般多用于中柱头箍,为了提高抗震性能,在我县南部开始用三箍九连环加木锁把所有的柱头箍住,并且把桁条与挂方用木销销紧。在腰台(柱中部)使用任眼枋进行连接,柱脚部位则全部使用地脚枋,门槛进行连接,为加强整幢房屋的整体稳定性,群众在实践中,设置高任枋(牵心);在挂枋、任眼柱节处设木扁担(又称千斤担),并用木销使之与挂枋、任眼枋串通,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房屋顺身抗震稳定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⑶柱脚的连接:各柱脚连接使用的地脚、锁脚(地伏),使每棵孤立的柱子连成柱网,稳固地立在地基上。木结构房屋的地脚、锁脚,被称为木结构的“抗震箍”。

⑷榫卯独特。我县木结构的榫卯普遍使用银锭榫,这种榫卯对房屋接点具有较强的拉联作用,对抗震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4.选料认真,质量标准高。县农民建房选料认真,砍伐木料时间很有讲究,普遍说法是七竹八木,能够防止虫蛀和糟损。需要建房的农户,一般都选择在10-12月备料,然后在水塘或泥塘中浸泡1-2年,然后才开始建房。

一、县传统民居的劣势:

1.外墙易倒塌,特别是土坯外墙,易造成人员伤亡。

2.木架穿斗房屋在楼面处(开榫眼处)木柱断面削弱较大(大于50%),地震时柱在楼面处易折断造成屋架倒塌。

3.走檐柱柱脚因无地锁脚拉连,且又大多使用高石磉,地震时高石磉易移位或倒伏,导致上部屋架变形过大撕垮屋架。

4.屋面斜度均超过30度,屋面小板瓦无固定,地震时易梭落导致人员伤亡。

二、对全县农村民居抗震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我县实际,结合省建设厅颁发的《云南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术导则(试行)》,我县的传统民居的抗震设防与抗震加固工作有以下4点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我县处于复杂、破碎的地质结构地带,属于地震多发地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能力又普遍低下,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等自然灾害,将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安居才能乐业,乐业才能和谐,没有农村的安全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安全,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广大农村既是我县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把切实解决好农民居住安全问题上升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抓,加强领导,居安思危,提高对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认识。

(二)未雨绸缪,实施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我县80%以上人口在农村,山区面积占90%,大多数民居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民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主。农村民居的建设在规划选址、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等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不高,建筑质量低、抗震性能差、安全隐患大。全县有54100户,952.7万平方米的房屋需要加固改造,其中特别危险急需加固的有9304户,153.6万平方米;需拆除重建的房屋有30200户,其中特别危险急需拆除重建的9348户,129.6万平方米。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保险工程”,是科学防震、主动减灾的有效途径,各乡镇要以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数据为依据,按照“排除危险,保证安全”的要求,以“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为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重点实施对象,统筹规划,分期安排,实施好工程项目,让农民住有所居,住得安全、放心。

建筑调研报告2

今年1-9月份我市建筑业完成产值39.11亿元,同比增长6.4%,第三季度较一、二季度分别增加12%、8.7%。1-9月建筑业产值占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8亿元)的25.1%。全省1-9月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96亿元)的24.1%。我市建筑业产值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当,但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年建设业完成总产值70亿元,增长13%,对gdp贡献率有望达2.7%以上,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针对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问题,经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普遍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目前有170余家建筑业企业,其中:一级企业3家,二级企业28家,大多都是三级或劳务分包企业。而全省有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170家,二级企业2100余家,我市建筑企业资质等级水平明显落后于省内的其它城市。

2、我市建筑企业占有本市建筑市场的份额低,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较小。建筑业产值是按照企业注册地(含外地企业设立的经工商、税务登记的分支机构)进行统计,外地施工企业的`产值是不计入我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按相关规定,外地施工企业在我市承接工程只实行中标后的备案制度,入市门槛低,导致今年外地施工企业大量涌入自贡建筑市场,且这些外地企业大多资质等级高,承揽的多为规模大的项目,如s305改造工程、檀木林国宾府、龙城国际、南湖体育中心场馆等。根据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站的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外地企业在本市承揽工程的中标金额分别占全市招标项目总金额的13.48%、18.97%、32.78%,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今年外地企业中标项目的金额比去年猛增约14个百分点,导致我市建筑业产值大量流出。而我市只有市建一司、市建二司等少数总包企业在外地承接工程,且总承揽任务偏少。

3、2008年“5·12”地震造成重灾区当年的建筑业产值较少,而今年的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项目的实施,使得2009年全省建筑业产值大幅增加,主要贡献地区为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重灾区,因而我市建筑业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着力将建筑业放到突出的位置抓好抓实。把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各种资源,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抓紧培育和完善建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指导,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建筑队伍的教育培训、鼓励建筑企业科技创新和对外承包工程,充分发挥建筑业的支柱产业作用。

2、加快调整优 ……此处隐藏35583个字……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加快建设完善建筑节能监管和评价激励机制,加快依靠科技和有效管理手段健全完善节能运行体系,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是今后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

3.2目前建筑节能所取得的一些进步:

一是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备案管理办法》、《宁夏民用建筑节能办法》(草案)等政策制度,利用各种平台广泛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及重大意义,加快建设太阳能采暖试点、墙体材料革新基地,广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筑节能标准执行力及贡献率不断提高。目前宁夏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率为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率达95.2%,累计用于新建建筑节能的增量投资约32亿元,历年累计形成84.4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减排二氧化碳210.2万吨。银川市市辖三区率先全面实施65%的节能标准;三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指导意见》,规定既有建筑改造要达到分户计量、室温可控,新建建筑全部按照户用供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全部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截至20xx年宁夏共争取中央财政奖励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资金6804万元,已完成面积208万平方米,占总任务的104%;四是新型墙材研发生产应用及“禁实”深入推进。银川市不断加强新型材料、商品混凝土、散装水泥建筑应用,将墙改工作推向农村,将镇北堡等7个乡镇列入限期“禁实”乡镇。大力支持节能、节地、环保的新墙材生产,在城市规划区内全面完成了“禁实”任务;五是积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机构,印发《宁夏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技术标准及政策汇编》,广泛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

3.3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是银川本地的民用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主要是以业主自己购买太阳能热水器在屋面自行安装的形式出现。区内太阳能热水应用整体质量不高;二是建筑节能机构执行力和政策资金支持不够。目前虽然大部分市县已设立了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但均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办公经费紧张,工作方式简单,没有行政执法权,不能充分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行;三是建筑节能工程的评价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个别建筑节能工程施工不规范、有些工程使用低劣或没有备案的材料、选用的外墙外保温体系不成熟、无国家、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流程,施工现场节能信息公示相关指标不符合要求、工程建设单位擅自变更设计或降低保温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建筑节能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现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进度滞后,主要是资金缺乏。

3.4建筑节能路径和模式:

宁夏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夏季气温普遍较高,人们习惯使用空调控制室内温度,极大地增加了用电负荷,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加;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大,气温普遍偏低,是集中采暖期,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消耗增加比较明显。为此,探索建立适合宁夏地区的建筑节能有效路径和模式十分必要。要加强健全完善建筑节能各项政策,探索建立建筑能耗和节能统计指标以及建筑节能评价体系。加快建筑节能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改善制冷供暖、围护结构、门窗屋顶、外内墙、空调及照明等节能系统;加快推动太阳能等技术应用跨越式发展,在公共建筑统一配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热水系统,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外墙保温及干混砂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门窗、节水节电等相关先进绿色建筑技术产品的推广使用,加大对墙材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

3.5实地调研:

经过对一些民用、公共建筑的走访,我了解到了一些节能建筑的具体措施:

1.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科技产品。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可采用喷涂或刷涂技术涂与各类建筑物的玻璃上。在夏季,能抑制65%太阳能辐射不进入室内,并能保证透光率达到70%,能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达到4℃~7℃,测试表明,夏天开空调时,空调的耗电量可从原来303度降低到208度,可节电

20%~30%左右;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图

1、图2纳米透明隔热玻璃与普通玻璃性能的对比图。

图1图

22.建筑节能中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极为丰富、洁净、安全、价廉,对生态平衡没有任何影响。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在3.3×103~8.4×106kJ/(m2·年)之间,相当于2.4×104亿t标煤。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h,日照能量在5×106kJ/(m2·年)以上。在建筑中加强太阳能的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太阳能可以为建筑供暖、供热水、供电,甚至能够提供建筑物的全部能量。我国北方被动太阳房采暖节能60%~70%,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年可节约20kg~40kg标准煤,有着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图3为银川蓝天小区屋顶太阳能。

图3图

43.注重墙体节能。多年以来,我国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等。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的20倍以上,由于建筑节能的需要,新型复合墙体已经出现,复合墙体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个墙体的热工性能。复合墙体很好地发挥了两种材料的长处,既不会使墙体过厚,又能承重,保温效果又好,因此,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已基本上采用了此种方式。我国要达到节能50%的要求,除部分采用加厚的加气混凝土单一墙体外,使用复合墙体将是大势所趋。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

4.关注门窗节能技术。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而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则占20%~30%。所以,门窗是围护结构中节能的一个重点部位。门窗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能辐射三个方面进行。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室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交换而增加设备负荷,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传热量是防止室内外温差的存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建筑物的窗户由镶嵌材料和窗框、扇型材组成。为此,要加强节能型窗框和节能玻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传热量。双层玻璃(图4)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

四、调研结论:

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应值得全社会重视,北方地区能耗较大,推广和使用节能建筑必将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在寒冷地区建造房屋时,可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充分利用太阳能、注意墙体节能、关注门窗节能技术等一系列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是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筑设计所必须考虑并且实施的重要部分,今后设计中要多考虑建筑的节能效果,生活中也要多观察建筑节能的运用。

《建筑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