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1【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主题为“国际理解和友好”,学习本组教材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订的学习目标是:
1、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3、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帮助和友谊。
【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融合,并与自己的阅读实践期待相结合,形成新的感知。
2、在学法上,重视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利用教材中特有的语言现象进行相关的阅读链接,帮助学生储存写作范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一、谈话揭题,交流资料。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细读课文,了解原因。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第一板块——谈话揭题,交流资料。
第一步,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和印度友好往来的资料,再系统地整理出跟课文有关的资料。接着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的“资料袋”帮助学生拉近跟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揭示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是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故事。板书并齐读课题。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课文后的“资料袋”作为教学课文前的背景来阅读中,增加学生对这一组织的了解,并初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影子。
第二板块——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虽然是一篇通讯,但在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训练,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引导学生熟悉通讯的阅读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然后出示部分难读的字,学生试读。
第二步,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先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
【读永远是语文课上的主旋律。在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阶梯式的读训练——一读扫除阅读障碍,二读读出主要内容,让学生每一次亲近文本都有所收获。而不同形式的读书,同时,这2次读书,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教材的方法,这在他们今后的课外阅读中是非常实用的。】
第三版块,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第一步,,学生再次默读课文,了解中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我会引导学生抓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这些内容学生不一定全部答全,在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便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及鉴赏能力。
这一环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班级内组织交流。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感悟。如:“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等通过指名读——学生理解分析——指导读——学生练读——齐读等。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感受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帮助。
第二步,在学生阅读完文本后,我利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这次地震的图片,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制作了一组画面供学生欣赏。学生从文本走向直观的图片,被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所感动,在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对课文题目的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地认识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原因。
第四版块——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养成课外搜集材料的好习惯,给学生留下了一道课外作业,让他们去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包括搜索犬以外的四大秘密武器。这样,做到课内课外的统一,很好地把课堂的教学做了延伸,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板书设计】
动作迅速
28中国国际救援队勇敢坚强真棒!
技术高超
这是一则穿插式板书,分步板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然后由“真棒!”追溯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内容写在中间。整个板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目了然。
【说效果】
本课以教学目标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学生阅读理解后的总结板书,都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学情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 ……此处隐藏7403个字……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习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说课稿6一、说教材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新闻通讯改写而成的。介绍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也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学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了解我国人民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整个救援事件的过程,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
1、学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但可能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救援队方面的材料,为学习课文作下良好的铺垫。
2、利用课件创建多媒体情景,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3、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课题,特别是“真棒”两个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出示独立阅读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样做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
三、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队的第一个特点。)
2、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抢救。
(不怕危险,是救援队的第二个特点。)
3、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技术高超,是救援队的又一个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给学生指出来)
六、拓展练习
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些事情,如:这次的印度洋海啸等等,老师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如海啸和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