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精选15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本学期继续深入开展课题《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课题研究工作,扩展课题活动的内容和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所积累的经验与资料,寻求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活动设计,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建立课题研究博客,实行电子化档案管理。
二、研究目标
(1)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创设适合小学生的轻松的音乐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创设音乐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寓教于乐,让游戏为教学服务。
(3)丰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
(4)精心设计音乐律动,融舞蹈艺术于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树立自信,形成乐观、敏捷、智慧、积极的良好学习态度。
三、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的专题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学设计的调整、实践活动的合理化及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究。
2、调查问卷法:对实验对象学生的音乐的能力进行过程性比较、分析。
3、文献研究法:组织实验教师参与理论学习培训和经验的总结。
四、实施措施
1、本组实验教师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工作实践,研究制定工作计划。活动过程中做好活动记录,阶段性总结。
2、切实从教研入手,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参与课题组、教研组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课、案例分析等形式,集思广益,同伴互助,在共同研究中互相启发、促进思考、分享经验。
3、注意资料收集,记录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工作的档案建设是课题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级评定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资料是记录研究轨迹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完整的资料是规范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求课题组每位老师都应注意收集各种资料,对原始资料、统计分析资料以及阶段性总结资料进行系统收集整理。
音乐教学总结近年来,我们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为了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胜、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点滴教学体会求教于大家。
“互动”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全面互动,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我们在运用“互动”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将教师的教融于学生的学之中,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使教与学达到最优化的整合,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与探索。我们体会到:“互动”教学方法,能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全面的“互动”?又从哪些方面进行“互动”呢?我们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实现:
一、激发互动
为了激发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例如:
1、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视听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眼动)、思维能力(脑动)以及反应等能力(行动)。
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
2、音乐与美术整合法——让学生一边唱歌(口动)一边把自己的感受(脑动)通过绘画(眼动、手动)的形式表达出来。
3、自主表演法——在学生能有感情(心动)地歌唱(口动)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即兴(脑动)表演(行动)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此外,诸如: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讨论探究法、比较归纳法??等,也是激发“互动”的好方法。
总之,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
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乐于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讲授乐理知识或开门见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赏音乐时,将自己或前人的思维过程或见解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宽松、平和、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及学习伙伴们“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与合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火车来了》这首歌时,课前先让坐过火车的学生谈谈坐火车时的所见所闻,交流坐火车时的亲身感受,然后教师作为火车乘客一员,参与学生们合作自编自演的开火车、坐火车游戏。这样结合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活动,在没有教师事先安排、也没有一味教师“主宰”的情景下,学生们就乐于与教师互动起来。因此,“互动”教学方法,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全体互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机会。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知识层次的小内容与小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学习、活动指导。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全体师生人人参与互动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洗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等。这样的音 ……此处隐藏9282个字……
2、舞蹈练习。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13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特殊作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特长,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发他们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音乐,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为学校的人文环境多做一点贡献,特制定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通过课外学习不断获得交流与合作、欣赏与表现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提高生活情趣,以塑造健全人格,使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二、培养人员:
音乐特长生
三、培养时间:
每周二下午的课外活动
四、方法与措施
1、组织成立课外音乐活动小组,针对个别学生爱好进行培养
指导。
2、本着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的原则,开展互助式、互动式的辅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定期进行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4、教育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不定期进行才华比拼、展示机会。
总之,通过培养学习,使他们在原来的音乐水平上有一个大的提高,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整体素质。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14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特成立学校合唱兴趣小组。为了使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以下安排:
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合唱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声音的训练
(1)、呼吸(2)、声音位置(3)、直声训练
2、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
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3、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4、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唱(2)、跳唱(3)、强而有弹性(4)、不连不跳
5、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6、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中外合唱名曲。
3、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音乐兴趣小组工作计划
(04——05第二学期)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先将本学期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拍子音名、音的分组、二声部合唱以及简单的舞蹈。
二、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的,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旋律、节拍、音色、力度、速度、和声、曲试。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旋律。表示拍子的叫拍号。上方的数字表示每小结几拍。下放的数字表示已几分音符为一拍。
三、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型。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不止的作业。
四、活动时间:利用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进行训练
五、活动内容:
1、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2、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作品进行演唱教学。
3、训练学生计划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附学生名单: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15一、目的要求: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的历史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满足大家心理需求助于,特在校园内成立音乐兴趣小组,以声乐训练为主。
二、兴趣小组成员:
从七至九年级学生中选拔。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星期二、四晚自习
四、活动地点:
音乐室
五、活动项目:
声乐训练(独唱及表演唱)
六、指导教师:
肖望高
七、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八、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附:所需用具:
可听CD的双卡录音机、电视机、DVD、麦克风、音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