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读后感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读后感1我读过的课外书当中最喜欢的是《木偶奇遇记》了,书里面讲了一个由木头做成的会跳舞、会说话有感情的神奇木偶人皮诺基奥变成真人的故事。开始时他逃离学校和家庭,向住那种即不用读书和劳动又可以尽情地玩耍的生活,结果在一次次的“奇遇”中受尽磨难,经过仙女的指点他渐渐地明白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应该上学读书,需要听一听大人的话。最后在仙女的宽容和帮助下,善良的木偶人皮诺基奥变成了一个懂事、诚实、勇敢、善良的真正男孩。
读完这个有趣的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每个孩子不都有些皮诺基奥身上的缺点吗?并不是有缺点就是“木偶人”、就是坏孩子,只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好好改正,多听取对我们有利的劝告,改正了就是好孩子。我记得每次爸爸看见我玩IPAD上的游戏时,都会说:别玩了,心思全在游戏上,多做些题多看点书对你有好处。觉得爸爸好烦人,我只想一时玩得痛快,哪管还有什么作业,复习功课,看课外书,结果期末的数学测试考得很不理想,我很后悔没听爸爸的话,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少玩游戏了。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仙女不是吗?
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孩子不好好上学,泡网吧、说谎、好吃懒做、养成一身的坏毛病,结交坏朋友,结果在坏人的怂恿下做出危害社会和家庭的事情,使自己悔恨一生。
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很多坏习惯都是从不以为然小事开始的。
我将把这个小木偶人的故事永远记在心里,让他时时鞭策、提醒和鼓励我,伴随我成长。
初中读后感2寒假闲来没事,想起了老师布置让我们读名著《格列佛游记》。于是又拿起了这本书,为什么事又拿起了呢?因为,之前已经度过了一遍,但是,名著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的讽刺小说。
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更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仿佛随着格列佛一起走进了那个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长得像鱼的飞岛国居民,以及慧骃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很羡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国,哪里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而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小心上当受骗。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能像慧因国那样,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这也是我这次读完的一些感受吧!
初中读后感3一个人若是有非凡的成就,必定从小就可以看出他的与众不同,就算条件再怎么贫苦,也阻止不住他强烈的求学的心,他就是宋濂。
宋濂所写的《送东阳马生序》让我们真实的了解到他求学的艰辛,但他用超出常人的毅力战胜了这些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和她相比我们简直是太幸福了!
宋濂小时候家境贫寒,连一本书都买不起,要想读书只能去有书的人家借来抄还要定时的还回去,冬天天气寒冷连墨都冻成了冰,可还是坚持按时抄完,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敬佩的精神呀!
现在的许多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归咎在家境上,说是没得到最昂贵的教育才不会有好成绩,可是你和宋濂比简直就是一个天堂一个地域,不用你和父母要,父母就把所有课外书全都买好,可你能看几眼?就算一个新华书店摆在你的眼前,你一样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
现在许多中学生都追求时尚潮流要展现个性,每天执着于穿衣打扮不思学习进取,只要比周围同学稍差一点就回家吵着买新衣服,但是宋濂每天短褐穿结、缊袍敝衣和富家子弟待在一起,但是一点也不羡慕别人更不自卑,因为他一心只想着学习,再也容不下其它事了,这样的境界岂是普通人能达到的。
宋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他尽自己最大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老师经常和我们说,只有风雨过后才会见到彩虹,少年苦不是真的苦,老年苦才是真正的苦以勉励我们,读完《送东阳马生序》我还明白了一点要想成就非凡的大业,就要经历克服常人所不能的,宋濂就是这样,宋濂经历克服多少难以想象的艰苦,但他从未放弃,所以一切顺风顺水的我们更要努力,努力向宋濂看齐。学成后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读后感4窗外响起了阵阵爆竹声,此时,我捧着丹麦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专心致志地读着。
这篇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去街上卖火柴。她光着脚冷极了。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所以她坐在墙角里,五次擦燃火柴来温暖自己,最后,和她已死去的奶奶一起飞向那没有痛苦的世界。
当我读到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的情景时,我不禁感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小女孩的命运是多么悲惨!不禁让我对她感到无比同情、怜悯。恍然间,我也意识到了,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在节日里,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温暖的房屋里,桌上摆满了香甜可口的食物,有红烧鱼、乌鸡汤、青椒炒肉丝……饭后,一家人又坐在阳台上看着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吃着各式各样的零食,穿着崭新的衣服,谈笑风生;平时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在学校有同学们的关心,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而我却还不知足,只知道让爸爸妈妈担心,甚至有时总觉得自己命苦。而文中的小女孩为了维持生计却还要在大雪天卖火柴,这么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原来的我生活在一个“蜜罐”里,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不禁低下了头,脸热辣辣的,对此我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深感愧疚!
当我读到小女孩的一次次幻想时,我深知,那一切对她来说都是徒劳,而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我所拥有的。当小女 ……此处隐藏4620个字……后感12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今天我读了有关他的故事。他出身tu族,才华过人。王羲之有个癖好,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好收集好鹅买回去观赏。
王羲之一生的墨迹很多,最著名的属《兰亭序》,这是他同朋友们游兰亭时为唱和集所写的,共28行,324个字。他信手写来,潇洒流畅,成为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如今,不但浙江绍兴的兰亭序成为了游览名胜。而且,全国各地的旅游胜地都有他的作品。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在武汉黄鹤楼里就看见一处墨池。旅游的人们在兰亭之侧,鹅碑前,墨池畔,讲述着这位书圣的故事。
王羲之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小时候七岁才开始学习书法,与别的同学相比,不胆毫不出众,而且还不如人家。但他无论吃饭还是休息,都在捉摸字体的结构及其写法。并边想边用手在身上画,天长日久,衣服被子都被他的指头划破了。看到这里,我觉得王羲之刻苦学习、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没人能比的。
王羲之不但勤劳苦练,而且练习的时候还全神贯注。有一次,他正在埋头练字,家人把饭给他送到了书房。由于太专心,他就把写字用的墨当成蒜汁蘸着吃了。他经常在池水旁书写练字,用池水刷笔洗砚,时间长了,池水也变黑了,所以被叫做墨池。
《王羲之》的故事告诉我: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许多人都是靠后天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书圣王羲之忘我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我要向王羲之前辈学习,学习他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无论干什么都要有耐心、勤学苦练,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初中读后感13宝葫芦的秘密?看了这个题目,也许你会问:“宝葫芦,难道就是那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宝葫芦吗?”没错,正是这样的宝葫芦。那秘密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你就得听我慢慢道来了。
先来说说宝葫芦的主人——王葆。我要先声明一下,这王葆既不是神仙,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他和我们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他是个好孩子,不肯干坏事,也关心集体,挺爱她的同学。他争强好胜,希望样样事都比别人干得好。可就是有点懒惰,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想做,总想着有这么一个宝贝,可以使他不必费劲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谁能说这不是美好的愿望!后来,他果真在“钓鱼”的时候得到了这个宝葫芦,王葆可开心了。在地上连打了两个滚,还翻了个筋斗。但宝葫芦对王葆说:“假如世界上有第二个人知道你有了这么一个宝葫芦,我这个宝葫芦就完蛋了,就再也变不出什么东西来了。”哈,秘密就在这呢!
宝葫芦虽说是个宝贝,但也帮了王葆不少“忙”。比如:王葆和朋友下棋王葆想“吃”对方的马,结果宝葫芦把棋子往王葆嘴里塞;这还不算,宝葫芦替王葆偷东西,这事不能告诉别人,弄得他失去了好朋友,失去了班集体,甚至对爸爸也只能撒谎。弄得王葆最后只剩一个宝葫芦了,还有个不学好的朋友杨拴儿,孤零零的,多难受啊!这种既无聊又苦恼的生活,对于王葆来说是不可忍受的痛苦,绝不是什么幸福。值得庆幸的是,王葆逐步看透了宝葫芦的人生哲学,明白这完全不是自己追求的东西,终于坚决地把它抛弃了。“瞧瞧你!睡了这么久!”王葆是在这句话中醒来的,没错,这只是一个梦,但我却不觉得遗憾,因为正是这个梦教给了我们道理。
我觉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吃的、玩的、用的、各门功课的成绩,没有一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得有人们努力,通过自己辛苦的劳动获得的。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幸福不是脱离了集体的不劳而获的生活,而是要通过不懈的奋斗,跟同学一起进步、跟家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初中读后感14小时候,看一本叫《鲁滨逊漂流记》的书,看得似懂非懂,了解了个大概。如今,我才发现这本书是那么地精彩,花了三天工夫就把这本书给读完了,读完后深有感触。
书中讲的是一个叫鲁滨逊的人乘坐一辆大船去海上探险,但是因为风浪大,船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生存下来,漂流到了一个荒岛。在荒岛上,鲁滨逊并没有绝望,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毅力,在离家 年后到达了自己家乡。
鲁滨逊实在是太伟大了,难道不是吗?鲁滨逊热爱生活,敢于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难道不令人敬佩吗?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我们不但要冷静思考,而且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还要有渊博的知识。你看鲁滨逊的房子,桌子,椅子,衣服等都是自己做的,种地,养家蓄等都是行家。而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有的大学生连衣服都不会洗,真应该感到脸红,所以我们现在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更加应该好好学习,珍惜宝贵时间,多掌握过硬本领,为将来踏上社会作准备,免得到需要时这个不会那个不会而后悔。鲁滨逊的成功还告诉我们只要有一丝的希望我们就应该去把握,去奋斗。因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你自己努力,命运也会向你低头。
我在生活中远远低于鲁滨逊。在我二年级时,去学毛笔字,可没有几天我就“罢工”不干了。因为如果写不好,就要罚写,我常常被罚写。而且写毛笔字一定要站着写,一天下来腿就很酸,所以我就不想去学了。和鲁滨逊的困难相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如果我当初好好学,现在肯定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可是时间是不能倒流的。
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运不可能相同,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满希望,凭借自己那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去努力,命运就会产生奇迹。
初中读后感1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名叫《送别》的小曲妈妈在我小时候经常哼唱给我听,以前我还不懂其中深意,直到我最近看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后,我便深深被吸引在这部小说里。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负盛名的作品。作者林海音以自己六岁到十三岁的生活背景,创作完成这部自传体小说,用英子稚嫩的双眼去观察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透着一股淡淡的悲伤。小说里面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主人公小英子,勇敢的宋妈,还有“疯女人”秀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对童年怀念的情感。
小说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种说不出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
小英子作为一个主要人物出现在文章中,当她发现大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时,她天真善良的幼小心灵就愈发显得孱弱。英子经历了一件又一件事情,岁月匆匆,她也长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小英子也不得不成长。
读到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朋友了”我的眼眶渐渐湿润了,这是我感触深的一章。“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每每读过这句话,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面对父亲去世的噩耗,英子看似平静,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波澜,她是家里的孩子,看似淡然的她必须要积极的面对一切,承担起她应尽的责任。我在她的淡然中却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种影响自己一生的最真挚的父爱,是何等的伟大!
故事虽然在“濛濛细雨”中结束了,但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它就像是夏天的风,吹散热浪,带来凉爽。让我回味童年,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