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福楼拜所著《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留给我深刻印象。
爱玛,一个富裕农家的女孩,从小在修道院里接受教育。修道院的生活让她厌倦,而小说里浪漫、刺激的爱情,让她憧憬不已。那种浪漫,在她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那场奢华浪漫的舞会,更让她渴望上层人的生活。后来罗多尔夫给了她一些浪漫,于是她沦陷了,为两人的“爱情”付出了一切。最后,这个渴望新奇、追求浪漫、热爱幻想的女人,因为对“浪漫”的一味追求,毀掉了自己,毁掉了家。
她的悲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因素,但更多的是她个人观念的原因。因为她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用包法利辛苦赚来的钱来为自己“珍贵”的爱情买单,甚至留下大量债务,毁了家庭。
她自怨自艾,认为自己可怜,嫁了一个懦弱无能木讷的人;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生活,不甘于平淡;看不到包法利对她的宽容和爱;甚至看不到女儿的可爱。爱玛她太过于渴望新鲜、浪漫的爱情,到了分不清虚幻与现实的境地。
当我看到包法利卖掉不少东西,却唯独保留着妻子的遗物,甚至因为不肯将妻子的披风送给母亲而与母亲决裂时;当我看到包法利在爱玛葬礼上的唯一一次浪漫时,我感动了——包法利真的很爱爱玛。虽然他懦弱,胆小,无能,无趣,但他用尽全力爱爱玛,守护着他们的家;他奔波劳累,只为满足爱玛的'物质需求;他给不了爱玛心中幻想的爱情,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爱她。能够尽力守护家、力所能及给予爱人爱的男人,是否就真的懦弱,胆小,无能,无趣?
爱玛是自私的。她只顾自己享受,不能明白和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从未想过自己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她已为人妻,却还如少女般追求爱情;她己为人母却不关心孩子,到最后让自己的女儿受苦!她是可悲的,因为她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只知道追求刺激,沉溺于感官上的享乐。
包法利懦弱无能,却给了爱玛最真的爱。像白开水的爱,固然平淡廉价,却于人有益。包法利是可怜的,他全心全意地爱爱玛,可到她死后,才知道,原来,她背叛了他,让他倍受打击。
因为那虚幻如海市蜃楼的“美好”,毁掉了她,伤害了他,苦了幼小的她。
一个只能给予如凉白开的爱,一个却渴望如烈酒的爱,这两者注定不能长久。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2夏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上帝取下了亚当的左肋骨。可见女人之于男人,就是灵之于肉的关系。
爱玛死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能完全见证一个女人一生的欲望和悲怆。所以,对于福楼拜来说也许是不公的,二个月的时间是完全不能渗透到小说里边的,何况不是精读。
一开篇小说真的没有什么,就是介绍包法利先生不幸的童年和不幸的婚姻,可能是因为之前的种种遭遇才铸就了他对爱玛的溺爱。对,是溺爱,像一个父亲般的溺爱。第一次见到爱玛的包法利先生就被爱玛的清纯、美丽、勤劳所吸引。当然,对于一个在乡下庄园士生土长的美丽女孩来说,会医术的包法利先生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这种情况下,包法利先生是再也难以承受比他大很多岁的妻子,在不幸婚姻的笼罩下,爱玛的出现更多的'是一种救生,无休止的精神出轨折磨着他的身体。还好,他那可怜的妻子合时宜的去世了。理所当然他娶了她,她也带着梦幻般的憧憬嫁给了她。新生活应该开始了,新婚燕尔他们都是幸福的…
我忘了爱玛的不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她的不满包法利先生才从住了许多年的小镇搬到另一个小镇。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一个做医生的男人来说,搬家无疑是伤筋动骨的大事。所以,我才觉得他是溺爱爱玛,非同一般的溺爱。于是乎爱玛首次碰到一个暗恋她,而她也欣赏的情人--莱昂,一个年轻小伙子。不过,他们可能是在道德的束缚下并没有开始就做出出轨的事,莱昂走了,去深造了。
爱玛是忧怨的,莱昂的离开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平静起来,反而更加加重了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包法利先生的不满。她一在怀疑自己嫁给他的初衷,一再否定自己的婚姻和爱情。那种怀疑是揪心的、极具破坏力的。她脾气变得越来越坏,生过孩子的她似乎像现在的"产后忧郁症",和包法利老太太关系的不和谐,更加让这个对生活充满想象和不甘平凡的女人受到打击。她不停诅咒自己年轻时的决定,她无限夸大自己重新选择应该是怎样的幸福和不可一世。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一是心力交瘁,二是疯狂去改变现有的生活。爱玛选择了后者,她开始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3很久之前就知道《包法利夫人》的内容梗概。今天夏天终于有机会读它。
夏尔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他莫名其妙地通过了医学考试,成了一名医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个中年寡妇,妻子死后,他又娶了邻村的一个农民的女儿爱玛。他开始行医就名声大振,在治好了爱玛的父亲的病后,爱玛稀里糊涂地嫁给了他,成了包法利夫人。婚后爱玛生活孤寂,她开始思考爱情和男人。她认为自己的丈夫应该有异于其他一切男人,他应该是漂亮的、有灵性的、出类拔萃的、迷人的。然而,她的'丈夫却粗俗不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应邀参加一个舞会,她见到了一些上流社会的男人和女人。她和男人跳舞,玩得很开心。回到家后,她还想念着她的舞会。包法利见他整天郁郁不乐,便决定搬家。
他们从道特到了永镇。她怀孕了。到了永镇,她遇到了青年男子雷宏,他是个文书。她和他谈恋爱。女儿出生后,交由木匠的妻子喂养。她有更多的时间和雷宏谈情说爱。不久雷宏离开了永镇,她要跳楼,被夏尔发现并阻止了。很快她又遇到了罗道夫,罗道夫三十出头,有和女人交往的丰富经验。他们相爱了,偷偷交往了三年。最后爱玛要和他私奔,他逃跑了。爱玛失恋了,她病得要死。夏尔细心照顾她,她慢慢恢复健康。在鲁昂看戏时,她又遇到雷宏。雷宏这次一定要得到她,他们在一起了。她爱得太疯狂,不停地给情人送礼物。以至最后负债累累,法院要扣押她的不动产。她的情人帮不了她,她服毒自杀了。在她死后不久,夏尔发现了她两个情人写给她的情书。他说这是命。再后来他也死了。他们的女儿被送给一位姨妈抚养,姨妈生活穷苦,把她送去做工。
整个小说写得就是一个女子企盼更绚丽的人生,在幻想与现实之间挣扎。我理解她。她的悲惨结局,不能怪她喜欢幻想。她一开始就错了。她年轻还读过书,不应该按着父亲的意思嫁给没有才学而又粗俗的夏尔。她并不了解他,只知道他有名气。婚后才感觉和他生活并不幸福。她内心孤独,渴望有激情的生活。当她遇到比夏尔好得多的男人,她就开始外遇。夏尔粗心大意,什么都发现不了。为了向情人表达爱意,她大肆挥霍钱财,欠了很多账。于是就有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归根结底,她失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她不该嫁给夏尔。第二,她不应该给情人送礼物。约会中应该男人付账,女人不应 ……此处隐藏7673个字……觉出隐藏其幕后的人生况味。直到爱玛出现在查理的视野中,这个故事似乎才开始鲜活起来:田庄里的宁静安袢,房屋里精致的器皿灼烁熠熠,比第厄普象牙还白净令人惊讶的指尖,爱玛拾鞭时脸颊涨红,阳光下微扬的灰尘,精细散漫的勾勒描绘氤氲着雾一般浪漫的氛围一一但这些只是一场雾,一下子又晴朗照旧起来;这不是个风花雪月的故事。
这时候我才开始读出兴致来,觉得这就像一杯茶,初呻时索然无味,但静静闭上眼睛才可细尝到舌齿间萦绕的气息,有一点甘甜,更多的.是苦涩,却哀而不伤。因为早已知晓结局,所以从头到尾都没有激荡的心情,没有因悬念而滋生的怀疑≌馐俏彝反谓哟サ剑因为在国内的作品中最忌惮这个,(当然也有列外V皇俏颐豢吹)虽然也有情节的高低幅度,但都很滑顺,似乎理所当然。我在前言里曾看到这样一段话:“福楼拜主张从作品排除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议论,不让一字一句留下作者的观点或意图的痕迹。”当时还糊里糊涂,直到接近结尾才慢慢领悟,福楼拜用“我们”的纯客观视角的一缕线,将我们牵引进了他事先编排好的境界中中,燕子在路上颠簸激起的尘土飞扬,教堂里清越的钟声,永镇寺的一草一景,人们忙碌时的阴影憧憧,鸡在鸣狗在吠,让我们影影绰绰看见那个时代社会的生活。而不见作者一丝身影。他不是在陈述而是在演绎这个故事,所以他能如此隐藏。
爱玛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激烈冲撞下的牺牲品,更是一个被上流的社会所遗弃的可怜人。她出生在农庄,拥有丽质卓绝的美貌,在修道院里不但没有因宗教信仰而受到制约,相反还被那些浪漫主义所熏陶,她耽溺于小说里的爱恋如痴,月光下的喃呢,情意绵绵,渐渐背弃了宗教信仰,而宗教里的“避世离俗”让她越发远离现实真谛,她将自己的灵魂囿于她编织的与自我现实格格不入的绮丽的梦中,她永远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不可达成的虚妄,一直竭力寻找。农庄里的生活庸俗而乏燥,所以她不安于静,日日翘首有一个契机达成愿望,于是当查理出现时,她本能认为这就是那个契机,那个骤然而至的爱情。她不加考证,不假思索,急不可耐就随之而去。但却怆凉地发现这不过是大漠里的绿洲,在生活与期待的胁迫中的彷徨急躁的错觉,于是后悔莫及。而那场宴会恰逢打开了她心中的欲望之门,让她越发渴望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4刚刚读完《包法利夫人》,作为一名单纯享受阅读的读者,我更多地感受到爱情的无关紧要。
身为与艾玛同样患有浪漫狂想症的女生,对于她的遭遇我深表同情,但与此同时,我又十分庆幸与她相比,我尚有那么一丝理性存在。
1、认清爱情的样子,摒弃文字的蒙蔽。
首先,一定不要和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读完全文,在我看来艾玛所有的不幸皆归结于她对爱情的懵懂。在她不谙世事之时,未经历恋爱的过程,误把最初的新鲜感当作爱情,就这样懵懵懂懂地步入婚姻。后来幡然醒悟,才发现为时已晚。
为什么她会如此坚定执着地向往爱情呢?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书本里对爱情大肆渲染的文字的蒙蔽。
荏苒冬春,谁还没有体验过过年少懵懂的青春,谁还没有幻想过初遇心上人之时的悸动?但很不幸,并非所有人都是那么幸运地拥有自己的命定之人。
匪夷所思的是,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文字的熏陶,从童话故事到散文小说,这些读物绝大多数都在放大这少有的幸福,为我们勾勒出虚幻缥缈的完美爱情,并且坚定地种下种子,告诉我们,一定会遇到的,爱情就在前方,它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冷静想想,真的是这样的吗?追根溯源,写出这些动人爱情的作者们真的拥有能与其笔下之物相提并论的爱情吗?我看未必。
2、生命只有一次,为你想要的生活而活。
其次,一定要找到自我的价值。
为什么艾玛会任凭自己沉浸在虚无缥缈的幻想当中无法自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没有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如果她立志于钻研音乐,或者沉浸于自我提升,那么爱情在她的生活中就居于次位,与之相应,那些虚幻的奢侈行为也会随之淡化,至少不至于最终被高额的借贷逼得服毒自尽。
我一向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能抓住机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么最终你会被迫过上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生活。最初的那些想法会被不断地挤压在心里的某个角落,直到消磨殆尽,到这时,你尚且还能称之为“你”吗?至少对我来说,这样的自己是一具行尸走肉,与死亡无异。
3、在生活和金钱面前,爱情微不足道。
最后,表达一下我的个人观点:在生活和金钱面前,爱情真的不堪一击。
要说全书中唯一的爱情,我相信那就是夏尔对艾玛的感情。他一心一意地付出,最终换来了什么?是那永无止尽的借条还是艾玛临终前对他的感激?
至少在我看来,没有一样回馈可以与他的付出相提并论。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5“明艳艳的太阳热烘烘,小姑娘做着爱情的梦。”终于,爱玛的一生在瞎子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而此时她的爱情早已香消玉殒。背叛婚姻和家庭,又因自己的盲目被爱情背叛,真够悲戚哀伤遭人怜悯的了。当然夏尔又何其无辜,一直碰不到生活与婚姻的真相,身处假象的世界窃窃自喜,最后窘迫至极,只落得一长绺黑发陪他静静地窒息在凉棚里的板凳上。而小贝尔黛在失去父母后,被迫到纱厂做工勉强糊口。
爱玛的骨子里潜藏着浪漫叛逆的因子,她渴望美妙难言的爱情,也一直是这么追寻的。当初急于改变环境,受一时的悸动蛊惑,匆忙又盲目地嫁给了医生夏尔,而夏尔的平庸使他缺乏她所幻想的浪漫,幸福愉悦仿若昙花一现,经过婚姻带来的短暂新鲜感后统统消失不见。爱玛的反骨注定让她无法甘于现状,一次契机她终于叛变,开始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她不切实际,总是对爱情充满幻想,在爱情面前永远保持着十足的活力与热情。对于出轨,她似乎理直气壮,她看不到丈夫的任何优点,甚至看不到他爱她,仿佛只是自己在受苦,总是渴望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生活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过于依附感情的代价是一再遭到背叛,鲁道尔夫扔下她,莱昂亦丢下她,在现实与爱情之间,他们永远选择现实,这或许才是爱情的本质,可她从未参透。
爱玛爱慕虚荣矫揉造作,追求物质生活,对待感情又敏感多疑患得患失。豆瓣评论里有这样一段,“关于包法利夫人,她代表着这样一群人,有着不错的.物质基础,却不甘心生活平淡如水;读过一些书,却没有读得很多;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却未触及到真实的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敏感脆弱。”由此,倘若没有很好的现实基础承载她们虚幻的理想主义,结局注定只能是悲剧。
想到毛姆的《面纱》,虽然沃尔特也因婚姻丢掉了性命,但凯蒂在经过不忠和生活种种变故后自我意识最终觉醒,完成了自我救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安宁,就像她在最后说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个一辈子都住在小池塘边上的人,突然间看见了大海,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但心里又充满了喜悦。我不想死,想活下去,于是感到了一股新的勇气。我就好像那些老水手,起驶向未发现的海洋,我的灵魂渴求未知的一切。”
凯蒂有机会选择与过去和解,而爱玛终是没有那么幸运,她结束的那样仓促,以至于到死都没有试图悟出生活的真谛,狼狈地躺在床上癫狂绝望失去理智。她可怜,可怜到可悲,这注定是她的结局,她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