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时间:2025-09-01 14:31:09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合集15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合集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

影片色调大部分时间阴暗、冷峻、压抑,在影片片尾却开始越来越明快鲜艳,最后更是碧海、蓝天,沙滩上两位相处19年的老友重逢,画面上的鲜艳明快的颜色仿佛都要从银幕上喷射而出。在此结束,肯定了对人性的救赎,对自由的追求,对希望的珍视。

《肖》以瑞德,这样一个既是局中人,又是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让人既能客观看待,加以分析,又可以主观投入,感同身受。

影片在镜头处理上非常熟练老道。大量运用景深镜头,赋予深刻寓意,加强效果表达。例如安迪终于逃离监狱,跑到了小水潭。镜头后景是监狱,被雷电黑暗笼罩,象征着邪恶,对人性的压迫。镜头背景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小水潭,大雨滂沱,以此衬托出雷电交加的苦熬19年的安迪,一朝出狱,得到自由的狂喜、极度激动和兴奋。另外一个景深镜头是安迪飞奔,前景的一排树枝快速地掠过,这个镜头很好的表达出安迪越狱后终获自由的狂喜心情。其实在前景布置树枝的手法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在许多影片中看到。还有的是用木箱代替树枝,比如枪战片、武侠片。

还有一个镜头,安迪进入狱房时导演给了一个安迪抬头看天空的主观镜头,蓝天和黑暗泾渭分明,以显示监狱的黑暗对人性的压抑。

还有一个场景,男青年小偷被枪杀那场戏。狱官从黑暗中出来枪杀他,随后又隐入黑暗,象征狱官们的邪恶黑暗。而唯一一处光源来自上方的小灯,灯光照在血泊中的男青年上,昏黄微弱,寓意光明被邪恶黑暗压制,无力而软弱。

导演的蒙太奇功力也是炉火纯青。在影片开头,导演用平行蒙太奇手法,一边是安迪妻子与情人激情火热的镜头,配合着粗大的喘气声。一边是安迪无精打采得闷着酒,只有酒水流动和装枪的单调刺耳的声音。这既是平行蒙太奇又是对比蒙太奇,将安迪面对妻子的背叛的悲痛淋漓尽致得表现出来。这还没完,接着导演插入第三条平行线索,安迪在法庭被控方律师指责,在一 、二条平行线索中插入控方律师的话外音,音画双轨,这样不仅表现了安迪在当时时空的灰冷心情,也表现出安迪在法庭上百口难辩的窘境。实在是大师手笔。

导演还在多处运用了重复蒙太奇,来暗示人物命运,显示人物心理的变化。典型的,是将老头子和瑞德分别出狱的重复蒙太奇。镜头处理上,老头子出狱时,有一个景深镜头,后景是肖申克监狱,这个镜头象征着老头子的心还在里面,他属于那里,暗示老头子前景暗淡。当瑞德出狱时,导演没有再给出肖申克监狱一个镜头,相反,给出了监狱对面的景物。这反映出瑞德心态比老头子积极,暗示瑞德的未来的光明的。

还有一个重复蒙太奇是瑞德的3次审核的,这个主要反映了瑞德心态的变化,就不再赘述了。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我以前就有听过,但这次是真正的完全看完。这部电影讲述了男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后,表达了安迪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以及安迪通过自己的才学和金融证券的知识,得到比平常狱友们生活更好一点的待遇以及成功越狱后的生活资金。

安迪在肖申克中,他遇到了很多人,有瑞德、典狱长、汤米等人,可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为第一人称来讲述,他从自己的角度分析安迪从入狱、在狱中、出狱的所有心理和状态,从自己的角度对安迪进行了一个理性的表述。安迪进入肖申克时,瑞德已经在肖申克里呆了20年。瑞德是典型肖申克的大哥,就是那种什么物资都可以得到的人。安迪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他的叙述中说“我喜欢他″,这是他和安迪成为朋友的契机,他在狱中总共待了40年。40年,沧海桑田,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一切都在变化。40年足以让一个小孩成长为成熟的中年,一个中年成为一个老人,虽然他一直在狱中,但至少他一直与狱外的物质世界接轨,但他却从来没有真正走出监狱。40年,他适应了狱中的一切,甚至到后来在假释审查时,直接的告诉审查人员,“我无所谓"。是的,他已经被“制度化”了。布鲁克斯的事给他敲响了警钟,在肖申克中,他可以拿到各种物资而被狱友们羡慕。可是到了外面,一切都在变化,他根本无法适应。在肖申克中,他向往自由,对未来充满希望,可离开后的错不及防,他想过自杀,但他与安迪的约定救了他。他珍惜安迪这个朋友,坚守他与安迪的约定。当瑞德与安迪相见时的快乐,隔着个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出狱后的自由让他们失去了在肖申克中制度化的管理。他们的快乐、高兴更加真实。

如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一天天都在不断的进步,一直发展不会有停滞,且永远不会达到顶峰,4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的一生一共可有多少个40年呢?肖生克中的40年。没有自由光明,没有快乐与同情,只有无尽的劳动和典狱长的辱骂和暴打。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肖申克的管理者们对犯人生命的无视和冷漠,也看到肖申克中的犯人对未来生活、外面世界的渴望、还看到了肖申克管理者的贪婪。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知道了,希望可以是人活下去的动力,肖申克中的犯人正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渴望和希望,所以他们坚强的活着,拿怕挨打挨骂,他们依然活着。对未来的希望,对外面的希望是他们活下去动力,哪怕假释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通过,但他们最终依旧会获得自由。这也告诉我们,有希望不一定会成功,但至少让你拥有勇气去面对未来要经历的风风雨雨。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高耸的灰色石墙。

冰冷的坚硬铁栅栏。

凶狠残酷的狱警。

你如新生的婴儿般赤裸裸的来到这里,数十年如一日,时间足以磨灭一切东西。

面对着遥遥无期的囚禁岁月,时间慢慢地腐蚀着一个个囚犯的精神,扭曲的灵魂、麻木的心灵,每个囚犯就像一只只鸟儿,在时间的牢笼里苟延残喘。我们的主人公安迪——一位银行家被诬陷以杀人的罪名判无期徒刑,在肖申克监狱中呆了二十年后,通过密藏在圣经里的一把实锤,凿出“600年都无法完成”的通道,从而越狱成功。

这部影片给人一种精神的救赎,安迪他不仅救赎了自己,更救赎了瑞德,救赎了那个黑暗的肖申克监狱。精神折磨远比肉体的折磨更残酷。有句话说得好“上帝指教那些自救的人”,真正的救赎之道永远得靠你自己,拯救自己的灵魂,面对坎坷的未来。安迪的救赎,使他成功地逃脱束缚,靠的是二十年来不变的信念,永恒的希望。

希望究竟是什么?瑞德曾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心存希望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折磨呢?但安迪说“希望是件美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因为他坚信这个,他就真的做到了。没有希望,一个人的灵魂就死了,就一无所有了。那个被囚禁了半个世纪的图书管理员老布面对陌生的新社会,面对曾经渴 ……此处隐藏8908个字……切齿,恨不能把他们千刀万剐。

我们不该姑息那些罪恶的凡人,但是同时,他们中也确实存在着良知未泯,或许迫于生活而走入另一条道路的可怜人,甚至,还有被冤枉的灵魂。

法律究竟怎样才能把世界变得公平公正。监狱或许不仅是囚禁之所,也是新生之处。

国外取消死刑的话,但是有些人真的像恶魔啊……太难过了。

2.关于影片中最触发我泪点的两个人

一个是老布。那个会喂杰克吃虫子的在监狱图书馆很多很多年,最终被体制化的可怜老人。肖申克的监狱或许是一个相对理想的监狱,这其中的老布让人动容。我不太相信一个会救护小动物,一个被体制化逼迫去杀人最终放下武器的人曾经犯过多么重的刑罚。或许,他有过吧。但是时光将他过滤成了这样一个老头。在影片中,他提着行李箱,像个懵懂的孩子在车来车往的街头木然地行走,他说他入狱的时候还只见过一辆车,到现在满大街都是。或许他入狱的时候还是个青年小伙子,可是后来他双手患了关节炎被安排到超市装袋子都要被嫌弃。在他的身上不仅仅是体制化,我想,更多是人性是他对生命的关怀,是事实,一个人面对变化万千的世界只能茫然无措,病痛将一个老年人变得受人嫌弃。的确,他身为一个老人,却要有如此遭遇,让我动容。但不仅仅是年龄,“老布到此一游”更让人感到无奈与忧愁。

另一个是汤米。一个活力的小伙子,最后却因诚实地想为主人公证实其无罪,而莫须有地被杀。美好的事物消亡往往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他确实是一个小偷,但他幽默又爽朗,让人相信他的本性善良。甚至,即使他曾因为偷窃在各个监狱待过,但他在外仍有娇妻和女儿,他本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看到他,我总会想起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那个想尽办法想进监狱的人直到最后被咏叹诗感化,却意外被抓紧监狱。汤米很类似于这个角色。我很难说他是否因为在肖申克学习的日子而打算洗心革面,回到温暖的家庭,但至少,他始终怀着一个纯净的心,直到被利欲熏心的人杀害,他或许都坚定着一定要为主人公争取真相。他或许本可以逃离死亡,(也或许典狱长会灭掉一切会威胁到主人公帮他洗钱的因素,而不顾一切地杀死他),但他太过天真。最后死在枪下,却莫名其妙地背了个越狱的罪名。他的魅力或许就在于他本身就是一个极其阳光活力的存在,却死在黑暗。但即使死在黑暗仍保持天真。当然,他吸引人的地方或许也在于他的本来会美好的家庭此刻不得不面对无尽的黑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

人的行为被束缚,但是思想仍然能存活,能像火焰一样跳跃,内心的东西是别人夺不走的。

如果坚持一件事二十年,自然会成功。看到影片末尾才明白,原来安迪从进监狱的那一天就已经在谋划一个几十年后越狱的计划,因为他无罪,他有这个能力,哪怕囚于狱中二十年,但是他与监狱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同,与诺顿(监狱长)贪婪、丑恶面目不同的善良,与老布被“监狱化”的思想不同的清醒。他深信内心有些东西是别人不能夺走的,他深信高墙不能封闭人灵魂的自由哪怕它能限制人的行动,二十年来从未消失的的希望和狱中磨累仍旧不能磨灭的对自由的渴望是救赎的良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越狱成功时,在泥塘中仰天的兴奋是安迪重获自由的激动,安迪实现了自我救赎,或许说,安迪本无罪。

瑞德是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士”,多次真诚的假释未能成功,但是监狱长更换之后,一段发自内心的话语让他重获自由,看似得罪了监狱的人员,但是,“不在乎”确是已经实现第一次救赎。

瑞德出狱了,但是“制度化”使得他根本无法生活下去,甚至四十年以来上厕所一直打报告的习惯让他与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老布在头发斑白之际释放出狱,但是他已经融入不了这个世界,出了监狱,他再也无法正常生活,终于在思考之下用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终害死他的是监狱的制度,而不是社会的变更。瑞德想过重新犯罪再次回到监狱,但是安迪的第二次救赎,使得瑞德真正“出狱”。

数十年的监狱生活已经让瑞德和老布制度化,因为心中的希望已在监狱中慢慢磨灭,这无疑是监狱最可怕的地方,肉体被囚禁的时间长了,心灵也逃不出高墙。但是安迪不同,他受过教育,在监狱中未曾间断的自我救赎没让他的知识被殴打、禁闭所消减,而是成为他越狱的工具。安迪是一个善良的人,不仅自我救赎,给“同事”送啤酒、教人识字读书考文凭,更救赎了瑞德,揭穿诺顿的罪行,变革了整个肖申克监狱。

人的行为被束缚,但是思想仍然能存活,能像火焰一样跳跃。内心的东西是别人夺不走的,只有自己有没有据守它的说法。在监狱中,安迪坚持了二十年的事最终成功了,背后是他那一直都在的希望,是一颗强大的内心,最后得到的是他梦寐以求的自由。

最终,两个老朋友在小岛再次相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

这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经典剧情电影,看完后我觉得电影中包含了许多,有友情、自由、信念、希望。

“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 这是瑞德说的一句话,回想看看这句话说的挺有道理,监狱。当然是一个让人感到讨厌的东西,我估计瑞德刚刚进去肯定讨厌,但是渐渐的你发现没有了希望,逃脱不了,只能够默默承受最后你习惯了他,甚至依赖上了它。剧中的老人阿布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肖申克监狱中被关了50年,这让它习惯了监狱生活,感觉自己就应该这样。所以,当他得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没有欢喜与高兴,反而面临崩溃,他不想离开,因为他不知道出去后能干什么。因此,老布举刀杀人,想在在监狱中继续服刑。他爱上了监狱,喜欢监狱的生活,变成了监狱中的一份子,彻彻底底的被体制化。

其实瑞德也是体制化的一份子,不知哪听的一句话:“刚刚进来时你想着逃跑,可是没有可能,你就会放弃。”没错刚开始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充满希望可是久了没有了希望,剩下的只有默默等待直至死亡。“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安迪没有丧失希望,或许是因为他是无罪的,他向往自由,充满希望他相信自己会逃出去。,进入监狱放弃了许多,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他每天晚上用那个小锤去挖墙壁。瑞德认为那是不可能的,对于瑞德来说他早就没了希望,他认为希望只会让你更加痛苦。试想一下安迪能够十九年如一日地挖洞,可见他对自由的向往,精神信念的强大,他从没放弃过。我认为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充满希望,其实生活已经折磨的你体无完肤时也不应该丧失希望。

它不仅仅介绍了监狱犯人,同时也介绍了狱警。监狱长让安迪为他洗黑钱,甚至为了安迪能够继续为他洗黑钱杀害了汤米,并关了安迪两个月的禁闭。或许会想:“一个狱长,为什么会做这些违法的事?”不知道哪的一句话:“狱警只是比罪犯多了一身警服。”可见狱警与罪犯有时没什么区别。他也是生活在那个环境,每天与不同的犯人接触,或许他们也变得漠视法簟W詈蠹嘤长的罪行被揭露时,他自杀了,看到这我想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吧。

影片结局是瑞德找到了安迪,他们在太平洋旁自由地生活下去。我想安迪追逐的自由实现了,他的希望也成功了,可我们还在历经磨难。我们不能被体制化,应该充满希望,像安迪那样永不放弃。我相信最后一定能达到自己理想的成功。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