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兵突击》观后感9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士兵突击》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士兵突击》观后感1许三多懵懵懂懂踏入了军营。新兵训练结束了,三多被分到了偏远艰苦的后勤管道维护班,单纯的三多依然每天出操、训练,老兵们觉得他不合群,许三多却不明所以。许三多把班长的话(修路)当成了命令,靠一个人的力量修成了这条路。团长听说了此事,把许三多调到了钢七连。到了钢七连后,许三多成了越来越没信心的人——周围的人都比他强。越怕犯错误却错误不断,作为装甲侦察兵,他还竟然晕车……许三多拖累了全班的成绩,班长史今又一点一滴地启发教导许三多。为了克服晕车,许三多一次次地在单杠上旋转,又一次次摔下来。直到在一次全团考核中,在班长的鼓励下,许三多让全连上下大吃了一惊……渐渐地,许三多成为了训练和比赛的尖子。……在离别的痛苦和艰苦的训练中,许三多成长了起来。然而他所在的钢七连却在这次演习中难逃失败的命运-----撤编。靠坚持和每天一成不变的行动,许三多默默坚守着……许三多进入了一个他从未预料到的世界——“A大队”。新的作战形态需要单纯的许三多头脑不能太单纯、需要喜欢依赖别人的许三多独立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动,在一次又一次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训练中,许三多靠本我的力量,坚持了下来。在一次实战行动中,毒贩临终的眼神和第一次杀人对三多的冲击,让许三多精神难以恢复过来,善良的许三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干下去。许三多回到了老部队,遇到了当年伴他成长的战友们,军人的理解让战友们看出了许三多的痛苦和挣扎。许三多寻找着一个答案、一种解脱。 许三多的家庭此时也发生了重大变故。许三多回到家乡,从监狱里接出了父亲,又靠袁朗他们的集资让亲人们有了新的前景。许三多回来了。在一场突发战斗中,A大队奉命出击,迅捷无比的行动表达了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
感想:
许三多从一个懵懵懂懂的胆小懦弱的人,经过当兵,他慢慢蜕变为一个勇敢聪明的兵王。这个过程时漫长的、艰辛的、痛苦的。他是一个傻傻的.但又执着的人,一直坚信一个目标——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不抛弃,不放弃。他很傻,犯过很多错,但他是个老实本分之人,做事认真。经过老马,史今,高成等人的帮助,他慢慢成长。首先,大家都很反对他、讨厌他,但慢慢与他接触之后,就会知道,与他这个人做朋友是值得的,因为他这个人很好。我看着看着有时同情他、怜悯他,但有时又会羡慕他。是啊,如果他不努力,不坚持,他怎么可以坚持的下去的呢,怎么可以越变越强,达到最高峰呢。这段过程是艰辛的、残酷的,叫人不忍心啊。如果是我,我又达得到他的哪里呢,也许一半都达不到呢。我们有时会迷失方向,会有绝望的时候,但尽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我们就可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现在还是很迷茫,心中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奋斗的目标,就像一艘迷失方向的船,永远都到不到彼岸。我现在唯有一步一步,一学期一学期,制定小目标,慢慢去完成它。对,就这样做下去.......
台词:
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
老马说:别混日子了,小心让日子把你们给混了。
吴哲说:许三多在最绝望的时候,尽了最大的努力。
袁朗对吴哲说:在最绝望的情况下,在完全失去理想和希望的情况下,我不会践踏你们的理想和希望,我不能。因为那是我最珍惜的部分,也是我选择你们的第一要素。我只是想,你们在没有这些东西的情况下,也能生存;在更加真实和残酷的环境里,还能生存。我颈部、敬佩一位老军人,他说他费尽心血却不敢妄谈胜利,他只想它的部下能在战场上少死几个,他说这是军人的人道。从少校到中校确实只一步之遥,而且你这么年轻,可我想给你这一步之遥上,加点沉重的东西。
成才说:许三多你是一棵树,有枝子,有叶子;我是个电线杆,枝枝蔓蔓都被自己砍光了。我要回去,回去找自己的枝枝蔓蔓了。以前把自己活得太干了,一点水分都没有,像一袋干水泥。我只是草原上一个跑丢了得兵。
《士兵突击》观后感2《士兵突击》是一个没有任何爱情戏的连续剧,讲述的是一群军人的故事,主线是许三多入伍到他成为步兵之王-老A的成长经历。剧情刻划了一群最优秀的男人--成熟、睿智、懂得生活的袁朗,憨厚、心地善良的史今,性格直爽的伍六一,铁骨铮铮的高城,知错能改的成才,坚强、执着的许三多,以及他们共同的个性--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事业的热爱,对原则的坚持以及对他人的真诚与坦率。在看这部片子中,我思考了很多。思考的不光是故事本身,更多是故事对我的启迪,对云南白药企业中一个普通员工的启迪,从《士兵突击》中,我领悟到了很多,对工作,对生活,对人生。
一是:他们的人生态度:
许三多可以默默地守卫七连半年,每天坚持军事训练,打扫卫生;高连长因为团报报道错误,坚持要求团报公开道歉;伍六一因为流动红旗给别的班赢走了火冒三丈;许三多为了拿回流动红旗,一口气做了史无前例的333个单杠回转。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有意义的事”。在我们的工作中,客户的冷脸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可能会放弃,但他们决不是优秀的云南白药员工,他们没有云南白药优良的传统。而我们要做的是:像许三多做333个单杠回转那样执卓,默默的奋斗。
二是:许三多成功的经历:
从一个傻乎乎,连原地转身都转不好的步兵列兵,到步兵之王老A,许三多的成功有其必然性--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也从来没有抛弃战友。人生在世,有所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聪明,而是认真、坚持、责任、爱心和来源于以上几点的勇气--就如同送信给加西亚的罗文。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也许我没有聪颖的.资质,但我有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天资固然重要,但只靠天资是决不会成功的,我相信,只要不懈的努力,我也会像许三多一样,成功靠的是不懈的努力。
三是:他们对事业的骄傲和执着:
印象最深的是三多背着伍六一冲刺的那段戏,“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钢七连。在冲刺的最后一刻,这六个字越显的珍贵。三多要背着战友,和战友一起到终点。但是到了终点呢,他一定会放弃,他要把这个机会留给断了腿的伍六一!如果没有许三多,相信伍六一是一定不会弃权的,名额已经占满又算的了什么。就算爬也要爬到终点,但是为了战友,为了朋友,他放弃了。他放弃的是一次机遇,他也明白他可能也同时放弃了自己的军人生涯。但是他没有放弃什么?如果不是为了激励三多去拿到最后一个名额,伍六一他爬也要爬到终点,这是他骨子里的骄傲和坚持。就像运动会场,那远远落在最后的人始终坚持向终点冲刺,无关奖牌,无关荣誉,只为一种精神和坚持。我一直都认为自己从事的一项光荣的事业,云南白药,这是一个多么值得骄傲与自豪的职场,多年的优良传统始终涤荡我身心,团队的凝聚力激励我会一如既往的执 ……此处隐藏7584个字……以,这就涉及到两个不够全面的分析而导致的错误认知问题。第一,许三多是很单纯,但如果仅仅把他定义为一个“看起来缺心眼的乡巴佬”就绝对是以偏概全了,因为从剧情开始许三多的爸爸就无数次地向史班长骄傲地说明他龟儿子完全具备成为好兵的基本素质:跑得飞快并且耐力惊人,以及弹弓射鸟极准。这就是后来许三多能被老A一眼看中,而早早就存在的几乎无人能及的先天条件,可见,命运待许三多不薄。第二,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在”:史今班长因为同情,破格录取许三多,这样的机会是独一无二的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接着在驻守场,五班班长也同样是心存梦想、宽容善良的人,在他的保护下,许三多完成了“修路”这件有意义的事,并且因为这条路再一次被特别选入钢七连。接下来的部队生活中,史班长和老A的帮助和培养,也让许三多迅速成长了起来。如果这样分析下来,许三多的成才之路根本不是传奇,而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事件。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单单让许三多倍受宠爱呢。首先是许三多的家庭影响,既不幸也幸运。许三多从小受朋友欺负、让家人瞧不起,每天被父亲大骂,看起来毫无自尊和价值感可言。但是,许三多的父亲和哥哥是非常疼爱他的。父亲虽然恨铁不成钢,却无论如何也要创造让孩子进入部队的机会,而哥哥时时刻刻保护着弟弟,不让他受到伤害。在自卑和感恩之心的共同激励下,许三多是带着决心来到部队的。不管是“不让我爹叫我龟儿子”还是“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对于许三多而言,这些都是宏伟的目标,也就是他后来能熬过千辛万苦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使命感。
因为使命感的存在,笨拙的许三多看起来尤其与别人格格不入,也尤其引人注目。而在加入精英部队之后,受到坚定信念的驱使和优秀战友的影响更加出色地成长起来。又因为使命感的存在,许三多才能时时刻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关键时刻成为了大家心中的英雄。这也是成才这样的聪明人,不可能做到的:军人为了他人,聪明人为自己。其次,许三多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感恩之心,同时有很好的自我反思能力,这也是别人愿意帮助他的原因。同时许三多又总能碰到机遇并且牢牢把握住机遇,更给了帮助他的人以成就感。这些都让周围的人愿意与他合作甚至为他无私付出。
与许三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成才,被点评为“每次我看他的时候总觉得他知道我在看他”的聪明人,在我们看来是自私、见利忘义的代表,似乎是注定不该被褒奖的人。成才认为自己为自己规划的未来是符合生存逻辑的,在我看来,他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广泛存在并不为过的,只是他选错了环境。在军队这样极端地以集体利益远远大于个人利益为标准的`地方,个人英雄主义自然是不被认可的。所以,许三多的顺风顺水和成才的机关算尽,反映的是我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一个深深的逻辑关系:集体主义大于个人利益。纵观国内外的著名文学影视作品,中国作品歌颂为集体牺牲一切的人,外国作品歌颂战胜一切的超人英雄。许三多被允许成为英雄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价值观,与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是一致的,他的行为,永远以维护集体利益为准则。
时势造英雄。做一个好人很重要,做一件对的事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为了完成目标而不懈奋斗着。
《士兵突击》观后感9《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所表现出“父子之情、手足之情、战友之情”让我为之动容!特别是他那毫无瑕疵的感情。在他的眼里所有人都是好人,即便是别人做了对他再不好的事情,他也觉得别人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对的!三多一个很多人口中的傻子,最后确成了军营中的强人,明明是一强人,却长着一副熊样。不过,最本质的他不把自己当强人看,一直再强调“我很笨,真得很笨”这是他对自己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别人最常说的一句话。不过,也因为这句话,他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靠着一个信念:“要好好活,要做有意义的事”
《士兵突击》这个剧从头至尾似乎都在诠释着“不抛弃、不放弃”。因为有史今的“不抛弃、不放弃”才给了许三多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的转变机会;许三多自己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而后来他又用“不抛弃、不放弃”理论去说服袁朗,将成才重新争取回了A大队;成才的回归,也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又一次胜利。
“不抛弃、不放弃”就是“坚持”吧。“坚持就是胜利”并不是什么多新多深的道理,但把这个道理通过一个“傻呵呵”的主人公给巧妙的演绎出来,或许正是《士兵突击》的成功之处。我们这些平凡小人物也就喜欢为这种傻傻的坚持、获取的成功而感动落泪。
当我们热捧许三多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充分肯定他那“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呢?是的,当整个社会弥漫着浮躁的气息,当我们芸芸众生内心都难以平静,做事情陷于急功近利之时,其实在我们内心里都有一种对那些能够静下心来,坚持坚持再坚持的人的由衷钦佩。《士兵突击》适时而出,仿佛一下又唤起了我们这个民族一贯拥有,但如今这个喧嚣的社会中又很稀缺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
“要好好的活”、”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声音,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不都曾响起过吗?我们没有那一个人不是生来就志向远大,不想有所成就!?可当我们努力,我们奋斗,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回报时,当整个社会陷入亢奋躁动时,我们还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不抛弃、不放弃,慢慢等待最后的成功呢?可当慢慢向“成才”那样的人靠拢,变得越来越“聪明”时,我们也越来越发现我们离成功很远!我们迷茫!我们彷徨!我们需要解答,我们该怎么办?!
《士兵突击》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平凡的人啊,浮躁是不行的!象成才一样“聪明”的人们,回头是岸!要坚持!要不抛弃、不放弃!你看,许三多不是成功了吗?他的成功不就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吗?!
于是我们那颗快绝望的心又复活了,我们又看到了希望!这也许就是《士兵突击》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吧。它给了我们这些平凡人一些安慰,让我们又有了那么一点走下去的勇气。
可那不是拯救我们的参天大树,仅仅是根“救命稻草”,正如金庸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一样,《士兵突击》其实也就是一部“成人的童话”,仅仅靠“不抛弃、不放弃”这六个字,是解不开了现实世界里的.那些疙瘩的。
试想,现实生活中,能象史今那样对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有几个?象许三多那样荡几个腹部绕杠突然就自身“小宇宙”爆发,一跃从后进变先进的有几个?而一个象成才那样失败了一次的人,能再杀回来的又有几人?我敢肯定,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会是“很多”。“不抛弃、不放弃”是不够的。
抛开许三多的“绕口令”,谁也不能说清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好好的活”而换个角度,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士兵突击》里连长高诚的话),更极端点的说,生活其实就是失败接着失败,不管你中间有没有喘息的时候,结果的失败其实早就注定了(再“成功”的人,也要面对“死亡”这一谁也逃不过的失败。)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太在乎事情的结果呢?就让我们把精力贯注到过程中吧!
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感受生活的过程吧,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明天不会比今天更糟,这也是“成功”吧!
即使没有成功,我们也要坚持!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